7月30日,“2023集成電路創芯人才培養產學合作論壇”在陜西西安市成功舉辦,匯聚了三十余家高等院校的院長、課程負責人及骨干教師、集成電路相關企業代表等近百人參會。與會者們就當前高校在集成電路人才培養實踐模式和產教融合路徑方面所取得的優秀成果進行分享和探討。
本次論壇得到了中國軟件行業協會、信息技術新工科產學研聯盟、陜西省高等學校電子信息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信息技術新工科產學研聯盟集成電路工作委員會、西安郵電大學、青島青軟晶尊微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芯瞳半導體技術山東有限公司、西安智多晶微電子有限公司等多家單位的大力支持。論壇旨在搭建集成電路產教融合平臺,推動優勢資源開放共享和協同創新,提升集成電路專業服務產業能力,實現“教育鏈、人才鏈、產業鏈、創新鏈”的深度融合。
西安郵電大學副校長盧光躍在開幕致辭中指出,為響應“ 十四五”期間,把陜西打造成國內領先的集成電路設計業強省和國家重要的半導體及集成電路產業基地的發展思路,西安郵電大學建立了學校主導、政府支持、企業全程參與、產學研用協同的集成電路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牽頭組織成立了陜西省集成電路與通信系統“協同創新”虛擬教研室,共研精品課程和教材;于2023年獲批陜西省集成電路現代產業學院,其集成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專業作為國家一流專業建設點和特色專業,為服務產業發展和陜西地方經濟、培養集成電路專業領域人才貢獻了西郵力量。
北京理工大學計算機學院教授、信息技術新工科產學研聯盟副秘書長計衛星在大會上強調,為持續不斷地培養集成電路產業人才,必須對現有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實踐體系等方面進行深化改革,通過創新實踐、建設產教融合基地等多種方式,構建良好育人生態,服務集成電路設計產業發展。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微電子學院副院長、陜西省高等學校電子信息類專業指導委員會秘書長馬曉華指出,近幾年,集成電路產業的快速發展,使人才短缺問題成為制約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目前高校集成電路本科人才的培養與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有一定的差距,希望各高校之間、高校和企業之間形成更加緊密的合作互融關系,通過科教融匯、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共同探索并形成集成電路人才培養新模式、新途徑和新方法,助力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
隨后,多位專家學者發表了精彩的主題演講。其中,復旦大學國家示范性微電子學院院長、集成電路工委主任張衛線上分享了《產教融合培養高水平集成電路人才》思路;廈門大學國家示范性微電子學院研究員羅閎訚發表了《類腦智能與AI大模型計算芯片》主題報告;西安郵電大學副校長盧光躍就集成電路現代產業學院的建設和實踐落地進行經驗交流;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集成電路分會人才儲備基地副主任王迎帥對集成電路區域產業鏈發展分布及競爭現狀進行了深度剖析;安徽大學集成電路學院院長吳秀龍、中北大學半導體與物理學院副院長梁庭,也分享了各自學校在集成電路相關專業的人才培養和產教融合方面取得的成果,為其他學校提供了寶貴的借鑒經驗和參考價值。
在《基于虛擬教研室建設集成電路新工科課程建設分享》專題環節中,協同創新虛擬教研室成員單位,安徽大學藺智庭教授、西安郵電大學鄧軍勇教授、西安科技大學電氣與控制工程學院電子科學系黨支部書記張超,分別就CMOS模擬集成電路設計、數字集成電路設計、集成電路版圖設計的課程及教材建設進行專題分享。
在產業代表的分享中,青島青軟晶尊微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張俠做了題為《集成電路產教融合人才培養中企業的角色和作用》的報告分享。她從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三個方面出發,詳細介紹了青軟晶尊在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構建特色課程體系、打造數字化教學平臺、開展行業設計大賽等方面所做的實踐。她強調,作為一家集成電路企業,青軟晶尊致力于服務國家戰略,培育適應崗位需求的高素質應用型、創新型集成電路人才。通過與高校及優質企業資源合作,共同推進產學研深度融合,促進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
本次“2023集成電路創芯人才培養產學合作論壇”的成功舉辦為高校與企業搭建了溝通交流的平臺,讓與會者們深入了解了當前集成電路行業的發展現狀與未來技術趨勢,同時也汲取了各高校在集成電路及半導體專業建設、人才培養、產教融合等方面的實踐成果及成功經驗,為推動集成電路人才培養注入了新的活力,為進一步促進產業發展貢獻了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