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人工智能創新行動計劃》(簡稱《計劃》),要求推進“新工科”建設。計劃中要求,引導高校瞄準世界科技前沿,提高人工智能領域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和國際合作交流等能力。
此次《計劃》提出了三大類18項重點任務,并十分重視人工智能與計算機、控制、數學、統計學、物理學、生物學、心理學、社會學、法學等學科專業教育的交叉融合,提出“人工智能+X”復合專業培養新模式。計劃中提到,預計到2020年可以建設100個特色復合專業,并建立50家人工智能學院、研究院或交叉研究中心。
《計劃》中指出,人工智能現在正引發可產生鏈式反應的科學突破、催生一批顛覆性技術,在未來,人工智能將引領一輪全新的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據悉,此次《計劃》中還提到,2030年高校要成為建設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創新中心的核心力量和引領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的人才高地,這一要求無疑是為我國躋身創新型國家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持和人才保障。
人工智能不僅是學術研究的熱點,也是新一輪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面對這一時代召喚,眾多高校也都開始建立起嚴格的人工智能人才培養制度和模式。對于此次《計劃》中提出的重點任務,各個高校都表示,推動新一代人工智能核心關鍵技術創新,完善學科布局,加強重點領域應用,推進智能教育發展勢在必行。
對于此次《計劃》的提出,很多人也提出,今年的高考會讓人工智能成為“香餑餑”嗎?就目前看來,人工智能是社會發展的熱點專業,今年的智能專業招生一定會十分火熱。